突破制度約束,助力高新企業
——訪東方集成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顏力
出于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慮,客戶在使用測試儀器上的策略正在發生改變。他們不再把購買作為獲得測試儀器的唯一途徑,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后,很多高科技企業紛紛通過科技租賃的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和資金周轉壓力,這使得科技租賃業務快速增長。日前,國內科技租賃業最大企業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顏力就相關話題接受了本刊的專訪。
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顏力
國內電子測試儀器儀表租賃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不同領域對儀器儀表的需求差異是什么?
目前國內電子測試儀器儀表租賃市場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通信和通用電子制造業。儀器租賃在通信領域的需求大多體現在型號單一、批量大、租期相對較長等特點;而在通用電子制造領域,測試儀器儀表的應用更加普遍與廣泛。既有比較高端的矢量/標量網絡分析儀、信號發生器、頻譜分析儀、信號分析儀,也有更為通用的示波器、萬用表、功率計、邏輯分析儀等。但各樣儀表的需求數量相對較少、租期比較短。
對一些尚處在研發與試驗階段的項目而言,其測試需求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如果采用傳統的購買方式,其面臨的市場與技術替換風險會很大。而且目前購買中高檔測試儀器的成本高、周期也長,而租用現成的測試儀器組合就規避了上述問題。
除了電子制造領域,和該領域密切相關的各類科研、研發機構也將是儀器租賃業務中新的增長點。這些機構同樣存在測試需求密集、要求多樣化、周期短平快的特點。購買測試設備不僅僅很不劃算,購買周期也很難滿足即時發生的需要。
不少企業對儀器租賃的理念和好處似乎還缺乏必要的認識,您認為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來看,制度性約束才是科技租賃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在目前財務制度上,國家行政撥款的使用中,只有購買形成的資產才能進入表內并轉入資本公積,而租賃所形成的資產不能進表且形成的費用列為當期損益。因此,在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硬約束下,大學、國家科研機構、國有企業等科技設備的使用大戶常常不得已去選擇經濟上十分不劃算的購買方式。在國外,大學、國家科研機構是科技租賃業的主要客戶,而國內,這些機構的貢獻微乎其微。
長期以來形成的消費觀念也有著不小的影響。企業自身實力弱才會選擇租賃方式的偏見頗為盛行。而且,國內誠信機制尚不健全,租賃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因素。另外,稅負過重也是一大障礙。由于科技租賃行業剛剛興起,各種配套的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租賃公司在購買儀器的時候,需要支付增值稅,將儀器租賃出去的時候,需要按照營業額支付營業稅,企業的收入還要交所得稅。
儀器租賃業務到底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事實上,很多企業選擇租賃儀器方式并非只是企業缺錢的無奈選擇,而是把它作為優化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很多國內外大型公司都在不斷減少固定資產的投資,擴大對儀表、設備等的租賃。這些公司并不缺資金,而是認為固定資產的投入回報率太低,而傳統單一購買方式導致現金流的流動減緩或者停滯。
企業選擇租賃儀器的方式,將大大增加企業面對不斷變化市場環境的彈性,增加獲得訂單的機會,從而比競爭對手占有先機。同時,租賃儀器也是提升項目管理的有效手段。購買往往使得項目成員缺乏緊迫感和成本意識,項目很容易延期,成本不斷增加。租賃方式讓所有項目組成員了解每天的成本,增加了緊迫感,從而推動項目經理和項目組不斷改善項目管理,不斷努力縮短項目周期,節省成本,提高項目成功率。
租賃方式還可以大大緩解因為生產和研發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儀器設備投資的風險。公司在企業運營中,會遇到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生產量的波峰和波谷,訂單的增加或者取消,原材料的延遲等等;在研發項目上會遇到因技術方案不成熟,國家政策調整,突發事件等引起的風險。租賃方式可以很好的緩解或者屏蔽這些風險。
作為一家本土的儀器租賃企業,公司在服務于中國通信/電子行業企業時,都采用了哪些具體的服務模式和方法?
科技租賃屬于資金密集產業,要求雄厚的資金實力為后盾,準入門檻很高。而且科技租賃并不只是將儀器簡單的租賃給客戶,更多的是提供一種綜合服務,要給客戶提供安裝、保養、維修、計量等各種綜合性技術服務;同時,租賃需要全國性的銷售網絡,只有把銷售網絡鋪開,才能更加合理地提高各種儀器的租賃與使用效率。當然,這個行業也存在著較高的設備淘汰風險,要求租賃提供方對科技、技術的發展具有深入的理解并做出前瞻性預測。
中國市場有自己的特點,要做好一定要有大量的研究,同時投入資金去買適合這個市場特點的儀器設備。這種服務理念需要租賃企業對中國市場、產業發展、各個設備廠家的技術路線,以及各自產品的優缺點有縝密的調研和良好的預見能力。我們更多的是以管家和顧問的角色,為客戶建議。根據客戶的業務狀況,財務狀況,項目狀況,固定資產狀況等,為他們度身設計如何降低運營風險,增加資源的方案。
?